25 4 月, 2024

Eddiba Sports

从亚洲的Eddiba获取最新的亚洲新闻:重大新闻,专题报道,分析和特别报道以及来自亚洲大陆的音频和视频。

世界领导人很难与中国打交道

这是对中国已成为其西方盟友之一的有争议问题的反复反映——即使欧洲人认为美国总统乔·拜登的存在是受欢迎的——因为领导人正在努力应对中国作为地缘政治和经济大国的崛起。他们所代表的民主国家的平衡力量。

一位高级政府官员说:“今天上午的目的是更深入地了解 G7 网站中的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内容,即推动和回顾中国正在采取的一些行动是多么困难。”

最终语言将于周日在 G7 峰会结束时公布,这是自 2019 年以来的首次峰会,此前 2020 年会议在大流行期间被取消。 尽管立场不同,但最终文本很可能是自习近平主席于 ​​2012 年成为中国领导人以来对中国最具包容性的七国集团语言。

正在讨论的是与中国有关的两个部分——一个可以解决人权问题,另一个可以为各国提供融资替代方案,以替代所谓的北京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一个全球基础设施发展项目。

对于寻求共识的外交官来说,这是第一部分。

尽管美国及其欧洲盟友一致认为有必要积极解决中国的人权行为——甚至—— 共同惩治国家 3 月,在与新疆维吾尔人打交道时,他们在对北京使用何种言辞上存在分歧,有时是出于各种经济考虑。

例如,欧盟此前与中国达成了一项投资协议,但后来由于与北京的紧张局势加剧而暂停了该协议。

据一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称,法国广泛支持将中国排除在强迫劳动行为之外,但欧洲、德国和意大利的外交官则更加不情愿。

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关于中国的讨论“非常有吸引力和有趣”,并强调她认为 G7 应该寻求平衡。

“一方面,我们知道G7国家和中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我们批评中国的人权问题,无论是新疆的,还是限制香港的自由。我们当然也要求自由进入国际水域。这些非常重要的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在很多问题上都有合作关系。我想提一下,例如气候问题和生物多样性问题,以及自由贸易,”她周六晚对记者说。

默克尔表示,G7国家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包括国际组织在内,都坚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和多边合作机制”。

“强迫劳动的问题肯定会得到解决,”她补充说。 她还为中欧投资协议辩护,指出其中提到了国际劳工组织的基本标准。

当天结束时,另一位美国官员表示,两国已成功克服了在声明语言上的一些分歧,但没有提供细节。 但这位官员在一份声明中表示,G7 国家之间在强调“中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包括在新疆”这一问题上“越来越趋同”。

这位官员补充说:“由于一些成员在三年前甚至不想提及中国,这在短时间内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另一个人权问题是声明中是否会提到具体的北京被拘留者。

加拿大一直在强调这个问题,试图包括提及自 2018 年底以来一直在中国被拘留的迈克尔·康明凯和迈克尔·斯帕沃尔。

加拿大驻英国高级专员拉尔夫·古道尔周五对记者说:“七国集团中的西方民主国家绝对应该毫不犹豫地在适当的情况下采取所有这些行动,甚至是相互竞争。”

这七个国家在另一个领域更加一致:全球基础设施融资。

外交官们正在敲定他们所谓的“为世界重建更美好”的措辞(参考拜登和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国内口号)。 这是一项旨在为可能想从中国获得资金的发展中国家从政府和私营部门中腾出数千亿美元的举措。

G7 国家批评北京通过提供“一带一路”贷款将各国推入债务,剥夺了它们从任何新基础设施或经济投资中获得的大部分收益。

白宫表示,它希望 G7 国家承诺提供“更高质量”的“一带一路”融资替代方案,并进行符合气候标准和更好商业惯例的投资。 它的部分资金将来自美国通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外基础设施融资的现有捐款。

“美国和我们在世界各地的许多伙伴和朋友一直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持怀疑态度,”第二位美国官员说。 “我们已经看到中国政府表现出缺乏透明度、糟糕的环境和劳工标准,以及让许多国家处于更糟糕境地的做法轨迹。”

“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提出反映我们的价值观、标准和经营方式的积极替代方案,”该官员补充道。

白宫拒绝透露美国将提供多少资金,称仍在与其他国家进行谈判。 她说,美国已经在海外投资数十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融资,并计划与国会合作做更多事情。

在各方都在起草最终文本的同时,另一个主要参与者——日本——已经暗中呼吁欧洲做出更多的经济努力。

外交部新闻秘书栉田智之说:“我们与欧盟一起,帮助他们就经济行为和市场扭曲措施以及中国不符合国际规定的经济援助等各种问题进行了讨论。”告诉记者。 “我们希望欧洲、日本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国家在未来深化此类讨论。”

来自布鲁塞尔的 Stuart Lau 和 David M. 赫森霍恩在英格兰法尔茅斯报道。

Anna Isaac、Esther Weber 和 Reem Mumtaz 为本报告做出了贡献。

READ  中国 7 月出口放缓可能预示未来将出现更多波折